第642页

在他隔壁工作的老赵也走上来,问道:“老陈,你不是忽悠人吧?这个真那么管用?”

“谁忽悠谁是大傻!”陈铭瞪起眼睛,指着自己的脑袋,“我打小农村里出来的,鼻子是我们村贼精,我觉得戴着这个玩意,鼻子都活了回来。”

老赵从事焊接工作更久的时间,比年轻的陈铭,更知道封闭空间内的焊接工作,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

一年,两年,三年……

十几年以此糊口,到老之后,身子骨就是拖累了。

“现在还没有量产,如果以后有量产,我可以给你发个消息。你先继续完成工作。然后中午我带你去做个身体检查。”记录完陈铭的话,实验员笑着说道。

“行咧,谢谢你咧,大兄弟!”

这一幕,发生在许多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中。

在暗无天日的矿洞中,空气闷得发慌,两个头戴气泡的钻孔工人,喜形于色,完成工作之后,走到休息区,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一名实验记录员。

“太好用了!俺在矿洞工作七八年了,就没呼吸过这么好的空气。”

这个脾气沉稳的记录员,在探照灯的照耀下,认真地观察气泡表面的情况,然后认真在记录本上写下:

经过两个小时的钻孔作业,工人身上粉尘厚,但呼吸泡泡表面光滑无尘,极为适合在粉尘飞扬的环境下工作。

两粒呼吸泡泡,被空运到高原地区。

高原空气稀薄,京城大学位于高原地区的地质科考队一名女队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

吴清月头痛欲裂,脑部昏昏沉沉,心慌气短,毫无食欲,心动过速,血压升高,不断呕吐。

通常,普通人在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下,会出现高原反应症状。但经过一定时间,就能适应。但吴清月即便间断吸氧,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她觉得自己快要失去意识的时候,额头处,被重重的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