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页

这次甄别制度依旧是对半淘汰,竞争压力极大,经过这一轮淘汰赛后,哲学班、文学班、历史班总共只剩下75人,这75人编成一个大班,等到寒假的时候,再次聚首京城,进行最终极的考核。

考试模式不变,依旧是拉单桌,每个人随机抽到一个信封,里面是题目。

李凡抽到的题很简单,连问题都没有,只是罗列出了几篇文章和几本书籍而已:《后出师表》《神农本草经》《尚书》……

一张白纸上只有文章名字和书籍名,其他任何信息都没有。

这怎么答?

往哪个方向作答?

室内文学班50个成员,考试一共10道不同的题目,每人获得一道题,也就是说,还有另外四个人也分到了李凡这道题,其中一人站起身道:

“老师,这道题就几个书名和文章名,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连问题也没有,这不漏印了么?”

监考老师连忙走过去看了一眼,然后走出教室打了个电话,再次回到教室后,监考老师道:“我问过了,不是漏印,这个就是题目,请抽到这个题的同学好好作答。”

“哇,不能吧?”

“连个大致方向和要求都没有,一头雾水啊!”

……

监考老师道:“安静,安静,你们看看,人家李凡都下笔如飞了。”

众人侧头一看,可不是嘛,李凡的中性笔此时正在迅捷地飞舞着,笔走龙蛇,气势奔腾。

与上一次考试不一样,上一次考试,他抽到的是这个时空里文学院院长花费毕生心血著作的《古今词话》,这李凡哪看过?他当时是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阅读这部作品身上了。

这回不一样,信纸上的作品都是李凡阅读过的,他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刚看到文章书籍的名称后便知道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