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看了看已经摆好了的折点设计图,又回头看了看舞台正中间的100个折纸艺术品,略一思忖,突然灵光闪现,有了!
几大步走向舞台正中间,李凡来到了折纸艺术品前,他率先在一号作品前观察了起来。
这一幕,顿时把观众们吓了个半死!看一眼折点设计图后,你就能找到折纸艺术品?你怎么突然间成神了?
结果自然是大家想多了,李凡不过是换了一个思路,他决定要逆向思维,反着推导!
也就是,先观察折纸艺术品,再由折纸艺术品,确定折点设计图!
用手轻轻托起一号折纸艺术品,这是一个“大象”,李凡轻轻转动,从前到后,从上到下,由表及里,确定表面折痕,推测内在折痕!
微合双眼,冥想空间中,“大象”的空间3d构型一点点被肢解开,象鼻子没了、象身子开了、象蹄子散开……很快,空间3d结构被拆解成了一张充满着折痕的方纸。
紧接着,折痕消失不见,只保留下来了折痕与折痕之间的交点。也就是,李凡将艺术品还原成了折点设计图!
而这,仅仅用了30秒!
由“未知”猜想推测“未知”,难于上青天,李凡转换方法,从剖解已知3d结构入手,则将这个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当然,因为李凡的思维模式易于常人,对他来说很简单的事儿,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一点儿都不简单。
以此方法,李凡从编号1走到编号10,又从编号10走到编号20,这整个过程中,现场所有观战的人都是懵逼的,完全没理解他究竟在干嘛!
大家还在疑惑中,他究竟在那张折点设计图上看到了什么非常明显的特征点?
直到李凡观察到编号30的时候,doctor陈还信誓旦旦地分析呢,“李凡之所以扫了折点设计图一眼,便能去折纸艺术品中寻找目标,一定是发现了折点设计图中非常明显的特征点,这个特征点一定给了他独特的灵感。”
雷哥问道:“那他为什么要按照次序依次观察艺术品呢,他们两个人之前都是将大量时间花在折点设计图上,而观察艺术品基本上都是扫视的。”
doctor陈挠了挠头,“……”
时间飞快地流逝着,杜鹃完成了第四个,第五个,直到她完成第六题的时候,李凡才观察到第95个艺术品,而他还只完成了3个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