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哥应该不记得了, 但我不会忘记他带我吃的那顿饭】
【楼下那个泼皮老是纠缠我妈,是燕哥把他打走的】
【要不是然哥把人贩子拦下, 我现在可能正在断手断脚的乞讨】
【我这一生最高光的时刻,就是和燕哥一起,打跑了来面馆收保护费、还调戏老板娘的小混混】
【我知道绝望是什么滋味,所以更珍惜现在。我这条命是然哥救的, 我没夸张。】
随着一条又一条留言出现, 人们惊讶的发现,关于燕斐然的曾经, 非但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过去,反而是明珠蒙尘。
丝丝缕缕, 都散发着光芒。
有人把这些零零散散的发言进行收集并截图,根据时间线,拼凑出了燕斐然在安苏洞里一年多的生活经历。
通过串联起的时间线, 大众窥见了那个十八岁少年所留下的痕迹, 他从到安苏洞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欺压和反抗的过程。
更可贵的是,他哪怕人在雨中, 好不容易有了一把伞, 也会替人撑开。明明自己刚到手的一点工钱, 看见更困难的人也毫不吝惜。
种种可贵之处, 让这名少年仿佛闪着光。
而他,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却从来没有主动提起过这些事情,来博取公众的好感,更让众人好感倍增。
被燕斐然帮助过的人们出现在网上,让之前就替燕斐然撑腰的人,越发理直气壮。更让他们觉得,燕斐然值得所有人的维护。
他是一名艺术家,又不仅仅只是艺术家。
换了旁人,莫说在出道前帮助了一群人,哪怕是扶老奶奶过个马路,怕不是也会营销得风生水起。
但燕斐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