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缕凑了过去要拿名片,被刘均挥开。
大家本来等着看戏,谁知刘均根本不为所动,他还提醒王缕:“分配工作吧,王队。”
“大家辛苦一点,”王缕立刻变脸,变得严肃,拍手集中视线,“在平宁港发现的第二个遇害者,之前老刘和小陈整理出了一条死者生前二十四小时的活动轨迹,接下来几天我们要把这些地方掘地三尺。”
王缕摊了摊手中的文件,一边走到黑板前,大家跟了过去围坐到长桌前。
黑板上贴了几张照片,照片是严重尸蜡化的脏器,和头皮几乎完全脱落的脑袋,很容易引起不适,有几个人看过去一眼都需要深呼吸。
王缕比划着手势和刘均交流:谁来讲。
刘均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然后坐到最边上的椅子。
“第二个遇害者也许会成为本案最关键的证人。”王缕指着照片讲解,“你们也看到了,尸蜡化完整保护了死者的伤痕特征,他的头部有一片重击造成的伤口,左侧腰部留下的淤青经我们正在跟大明星交往的老刘同志查验,这是有一个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一上重大概是一百四十七斤的成年男人,从背后扣住死者造成的。”
王缕解析得很详细,就近拉起小陈从后环搂,左手拿笔,右手环过小陈的腹部反扣在他左侧的腰上,笔对准小陈的身体,说:“如果没有石蜡化,在夏季平均气温三十五°c的平宁港,时隔八九个月才被发现,恐怕没有人能知道他的左侧肺部有一条五公分的利器伤口。
“就是死者生前很可能跟凶手有过打斗?”有人问道。
王缕说“是”。
小陈坐回椅子上,跟着说:“通过一条五公分的伤口和一块淤青想到这样的行凶动作,大家应该感谢季繁云。”
说话语气是严肃的,憋笑也不露声色的,让刘均非常无奈,但既然成了关注点,索性开口讲工作,他说:“程国盛是左撇子,身高体重和我对犯罪嫌疑人的刻画基本吻合。”
王缕接着说:“程国盛的背部有疤,安排过去给他体检的医生说疤痕形成的时间在这一年之内,是往后倒或者往后撞到什么阻挡物撞出来的伤口。”
有人举手问:“所以掘地三尺指的是找到打斗现场?从现场找到遇害者的血迹和凶手的皮脂?这比捞针还难啊!”
“不难。”刘均看向王缕正发下来的文件说,“路线图都整理好了。”
开完会,刘均先一步离开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