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的第七卷主要收录了两个大家的诗词,分别是顾敻和孙光宪的诗词。全本一共五十首诗词,其中顾敻的诗词一共三十七首,孙光宪的诗词一共十三首。
开篇第一首诗词就是顾敻的《浣溪沙》其一。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虽然不是官刻本,但这本书印的还算蛮不错的,而且这一版还是用比较罕见的瘦金体版,因此更让杨靖大感兴趣。
通常而言,北宋初期的刻板大都采用欧体字,字形瘦劲修长,后来逐渐变为颜体字形雄伟朴厚;而到了南宋,刻本则大都采用柳体。这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不同。
可用瘦金体做刻本,即便是在整个宋朝也是不多见的,流传到现在的瘦金体刻本,大都在博物馆或者大收藏家手里,这里竟然能够看到一本翻刻宋版的瘦金体明刻本,也算是极为难得了。
翻了几页之后,杨靖就已经可以确定这本书确实是明刻本,不过当他又翻了几页之后,脸色不由自主的微微变了一下……
第81章 蜀刻本
这个时候,店里又进来了三个人,是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的,要买文房四宝的,店老板看杨靖看的入迷,也没有打扰他,就过去招呼那一家人了。
“这书有地方不对劲!”看到第六页的时候,杨靖就有了一个隐约的感觉。
主要就是这第六页给杨靖的感觉不一样。
仔细和前面几页对比了一下,杨靖又拿出了放大镜凑近了仔细观察,这才发现了这一页和前面几页的不同之处。
这本书的纸张都是采用的绵纸,而且应该是上好的绵纸。
绵纸是属于皮纸的一种,此外像宣纸、桑皮纸都是属于皮纸的范畴之内。
从宋朝开始,刻本印刷大都是使用皮纸或者麻纸,到了明朝,麻纸用的少了,绵纸用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