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觉得是连环杀手,是因为刚才在看档案时,意外注意到,验尸报告里都提到了尸体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缺损。”
“前两个案子,因为是杀人碎尸,那么在碎尸过程中,皮肤缺损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第三个案子……”
“尸体相对完整,而且是毒杀,那么死者王明胳膊上,看似抵抗伤的血肉模糊,就不太正常了。”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武断,也没有完整的推理理论作为支撑,但有没有可能,是一个以收集皮肤为爱好的连环杀手所作?”
闵学的设想是对是错,没人能下定论,也许只有在案件侦破后才能知道。
虽然闵学的思路有点天马行空,佐证不足,甚至其中多项特征都与连环杀手不符,却也不失为一种侦破方向吧。
刑事案件本就是如此,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只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看似不靠谱的推论,反而得到了关弘济的点头肯定。
实际上也正是第三个案件露出的这么丁点破绽,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才让关弘济下决心将案子要了过来,并案处理。
一个在酒吧外抛尸,一个在酒吧内被杀,同一家酒吧,短时间内两起命案,真的这么巧合?
关弘济始终觉着,第三个案件,才是整个连环事件的突破口。
“近期再没发生过类似案件吗?”闵学忍不住问道。
之所以如此问,是因为连环杀手杀人后,一般都有一个冷却期。所谓冷却期,就是指两宗谋杀案间隔的那段时间。
通常连环杀手作案后,自身兴奋情绪会达到一个高峰,需要一段时间平静下来,回味并总结这段亢奋经历,并对行凶方法进行改良。
这段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可为几个小时,长的有数月甚至达到数年。
上次的两起杀人案件间隔如此短暂,没道理隔了半年还没动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