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精湛而又熟悉的建筑风格,在记录片的介绍当中,一众看客早已经热血沸腾。
“好,太好了。”
“原来是这样,没想到一个建筑里面竟然包容这么多的文化。”
“是的,我们华国许多的建筑风格都从斗拱当中变化而来,如安徽的徽派风格建筑。还有客家建筑,甚至包括东南亚很多地方的建筑,都是从斗拱当中取其精华。”
“是的,不只是这一些,我小时候住的老房子,也有这种风格。”
熟悉的影子印入观众脑海。
人们再看中国馆时,却是又一次的被中国馆所征服。
第833章 19天内建起一栋大厦
不过,中国馆的设计可不仅仅只是借鉴了“斗拱”,记录片中再次介绍,整个造形还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撑作用。作为国家盛典中的标志性建筑,光有斗拱的造型还不够,还要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这就需要用四组巨柱,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这四组巨柱都是186米x186米,将上部展厅托起,形成21米净高的巨构空间,给人一种“振奋”的视觉效果,而挑出前倾的斗拱又能传达出一种“力量”的感觉。
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力学的又一挑战。将传统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创造,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记录片一点一滴不断介绍着中国馆的情况。
之前被斗拱技世所征服的观众,又一次沉静在了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当中。
“我说中国馆怎么这么有气势呢,没想到,竟然还容入了夏商周时期的鼎文化。”
“鼎本来就大气,又象征着权威,难怪一看成就感觉气势辉煌。”
“不仅气势辉煌,而且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是从夏商周文化当中传承过来的,所以,看到中国馆,我们一眼便知晓这是属于我们华夏的文化,这是有别于西方民族的东方韵味。”
“我最为喜欢的是记录片当中这一句话,这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也代表着我们中国人越来越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