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是过家家,一两个月就出成果是不可能的,不算执行环节,光是成果申报、审批就得几个月。

《双极非等熵euler oisson方程非常数平衡解研究项目》整体科研经费是6524万元,按项目进度发放。

立项后的10经费已到位,在孙二雄手中,六万多块钱。

此项目不存在仪器设备购买因素,实际上只要做项目的人学术理论能力足够强大,不需要做实验也能出成果。

这也是为什么沈奇敢接这个活儿的主要原因,这个项目最核心的执行逻辑,是运用对称子的技巧与时空混合导数迭代方法,解决三维空间环上的周期问题。

换言之,就是用超高的数学技巧,帮物理界同仁创新出一种半导体材料研究的新理论依据,一种解决物理应用问题的新型数学模型。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个人的理论研究能力比设备更重要。

当今学术界,只有数学工作者敢在科研经费不多的前提下,接手重大课题项目。

“我们是时代的英雄,用六十几万块钱,解决六个亿以上的实际问题。”沈奇掐指一算,这课题项目真要出成果了,国家得给咱们团队颁奖吧?

“沈奇你将独立承担此课题前半部分的研究工作,咱们按规矩办事,这是你的科研经费。”孙二雄下发了五千块钱科研经费给沈奇,并提醒到:“购买项目相关的科研资材,记得开发票。”

沈奇收下首期科研经费,五千块钱可以买一车的笔、纸、橡皮擦等文具,他目前能想到的科研资材就是这些。

“我暑假留校做科研项目。”沈奇给家里打电话,这个决定是刚做出的。他只有暑假有时间,下学期开学了还得考托福、gre,进修物理学位的学分。

进入七月份,数学系的同学陆陆续续回家。

沈奇一个人留在寝室,他拉出了一个逻辑框架,他承担的这部分项目内容已有大致的规划,总体上分为四个研究版块。

第一个版块是准备工作,基于欧拉方程,改写一系列的矩阵形式。这是纯粹的数学工作,计算量巨大。

第二个版块是证明所需的能量估计,物理开始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