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还得继续,学术学无止境。
为了让家人、挚爱过上更好的生活,沈奇不容止步,必须勇往直前。
在普林斯顿读研的第一个学期,沈奇选择进修16门课程。
第一学期的最后两个月,沈奇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沃什猜想、黎曼zeta函数ζ(2n+1)、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等重要研究课题上,导致他只完成了16门课程中10门的进修,剩下的6门课程延迟到第二学期进修。
10门课程,沈奇拿到了80个学分,《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这个课题成果经普大数学系研究核实,最终折算为70个学分给到沈奇。
那么沈奇在第一个学期通过课程进修+论文发表的组合方式,拿到了150个学分,距普大数学系硕士学位225个学分的目标还有75个学分的差额。
陶哲轩和云威在普林斯顿读书期间,仅用两个学期就获得硕士学位,这是非常惊人的效率。
因为普大数学系的课程设置,以及数学论文验证、发表的周期等因素,沈奇觉得用两个学期拿到普大数学系硕士学位已是极限,陶哲轩和云威的最快纪录只能被追平,无法被刷新。
一个学期收割普大数学系硕士学位,这种超神般的业绩,数学之神也难以做到啊,除非是全盛时期的刷论文狂魔欧拉复活重生。
数学界普遍认为,四大主神中欧拉的手速最快,更新最勤,身体最棒,精力最充沛,用情最专一。
高斯胜在质量取胜,灵感决定一切,他一生中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到欧拉的一半,但以“高斯”命名的数学、物理方面的定理、公式多达110个,是欧拉的两倍有余。高斯只做精品,开创了哥廷根学派几百年的品牌口碑。
牛顿博学多才、知识面最广,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他有天才的大脑,也有功利性较强的凡人之心。
阿基米德最富想象力,他最具传奇色彩但结局最悲惨,他在家中被一位罗马无名小卒给刺死。
数学四大主神的画像,沈奇挂在了普林斯顿的公寓中,他以四大主神为偶像,四大奖项为目标,四大期刊为基石,给自己设定新的中长期规划方案。
普林斯顿的hd当然需要尽快到手,沈奇在美国开过会,在香港开过会,这年头的高端数学圈子,没有博士头衔撑门面显的有些丢人。
“如此估算,第二学期我只要再在四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完成一门课程的进修,就能硕士毕业读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