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嘉宾捋清楚了,还有科学院的大佬们。
科学院的嘉宾捋顺了,沈奇给崔教授、朱主席两位诺奖得主发请帖。
凑齐一桌诺奖得主是不可能了,即便在美国,沈奇估摸着最多也就请到七八位诺奖得主。
沈奇没有吹牛,在美国摆酒的话,菲尔兹奖得主绝对可以坐满一桌子,他们都会给沈奇面子。
但是在中国摆酒,沈奇只给一位菲奖得主发了请帖,这是位国际友人,意大利数学家费加利。
费加利今年8月刚刚获得菲奖,他跟沈奇挺熟,也年轻,40岁不到,从意大利飞一趟中国问题不大。
费加利满口答应,一定来中国参加沈奇的婚礼,他没来过中国,想来看看东方美丽的风景。
过了两天,普林斯顿数学教授、菲奖得主林登施特劳斯给沈奇打电话:“奇,你邀请阿莱西奥参加你的婚礼,为什么不邀请我?我可是欧的导师!”
“美国飞过来,不会太辛苦吧?”沈奇问到。
看来费加利是大嘴巴,肯定是他将沈奇结婚的消息透露给林登施特劳斯的。
林登施特劳斯也年轻,四十几岁,飞一趟国际长途应该ok,他在电话里说到:“当然不会辛苦,正好带着我的家人度假,那就这么定了,祝你和欧幸福。”
没过多久,沈奇在普林斯顿的硕博连读导师穆勒来电:“奇,你邀请了阿莱西奥和埃隆参加你的婚礼,却不邀请我,我可是你的导师!”
“我发誓,刚准备给你发电子邮件!”沈奇邀请导师穆勒参加婚礼。
“爸,情况有变,新增几位国际友人,国际友人坐一桌,就这么安排吧。”沈奇向婚礼筹备总指挥老欧及时传递信息。
随后几天沈奇忙昏头了,每天都有国际友人给他来电,祝他幸福,并询问婚礼在哪里办。
结束和爱德华·威腾的通话后,沈奇关机。
不能再接电话了,再这么下去要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