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美国学生很有钱,许多美国学生都是贷款读书的。

美国人帮忙做点小事情,收个小费,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生活所迫。

大多数美国大学生都买二手教材,要么就是复印版。

好在美国的二手书店很多,加上跳蚤市场里的毕业生卖旧书,美国大学生的读书愿望得以维持。

但是,刚出版的新教材,在短时间内买不到二手的。

遇到这种情况,美国大学生也只能少去几次酒吧,少吃几十个汉堡,为了读书,他们省吃俭用买新教材。

沈奇的第二版《数论史》就是这么个情况,你们这家出版社定价这么贵,还让不让美国学子好好学习了?

美国不存在所谓的物价局,一本书卖多少钱完全依据市场行情,说白了就是由出版社决定。

珍妮弗也很无奈啊:“沈教授,美国教科书的市场行情就是这样,定价高一点,你分成的不也多一点吗?”

“知识的传播,能用金钱衡量吗?”说真的,沈奇不在乎一年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小钱,向更多的美国学生传递数学知识,是最重要的事情。通过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步骤,而文化知识类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更有意义。

美国的学术性书籍,普通的教授级作者,能拿到百分之几到十几的销售分成。

一般是30封顶,这是菲奖或者诺奖得主专享的待遇。

150美元一本书,沈奇按30分成,卖掉一本他赚45美元。

美国大学多,但数学系的学生绝对不多。

一部《数论史》一年能卖一两万册,就相当于通俗小说中的《哈利波特》了。

如果一位作者不缺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更加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