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考察部分,预计完成ctd观测和采水站点90个,dc观测89站,湍流观测站位43个,海洋光学观测44站,投放走航gs探空气球66个,xbt422枚,xctd37枚……这是海洋考察部分,我们项目组主要负责海洋气象与物理海洋方面的综合考察。陆地部分考察以地大为主,我就不详述了。”脾气暴躁的许副教授一旦回归学术话题,就显的自信满满,浑身散发儒雅的学者气度。
沈奇听的很感兴趣,他客观公正的评论到:“讲真,从青藏高原一路考察到北极圈,四千多万的经费真不算多,甚至我担心,够不够啊?光这些探测仪器,也得几千万了。科考人员不用吃饭了?科考船从哪里来?”
许副教授十分赞赏的望向沈奇,生出一种英雄惜英雄、内行懂内行的情愫:“感谢沈教授的理解,我补充一下,科考船由地大联系,他们的带头人跟国家海洋局颇有渊源。确实,本次科考,硬件方面的开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至于项目组成员的后勤保障,我们自己想办法。”。
“老许的立项资料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我觉得吧,就按4650万往上面报,上面批或者不批,批多少,由上面决定。您觉得呢蔡主任?各位委员,你们也谈谈各自的看法吧。”不知不觉中,沈奇成为了本次评审会的真正话事人。
是啊,蔡主任镇不住老许,但沈奇心平气和的几句话,就将野马一般狂野的老许给驯服了。
“这个……”蔡主任犹豫了几秒,随即道:“经委员会充分论证,初步同意许洲副教授团队关于大气物理、海洋物理等课题的立项申请。”
其他各委员:“同意。”
“谢谢,谢谢各位委员!”许副教授跟蔡主任一笑泯恩仇,性情中人就是这样,跟小孩似的,喜怒无常。
随后几个项目的评审比较顺利,一看就很浮夸的立项申请,各委员该砍经费就砍经费,毫不手软。
沈奇砍了个项目,从8000万砍到1200万,砍到申请人生无可恋。
燕大校内评审千万不能马虎,这代表着校方意见。
明明1000万就能搞定的项目,以8000万的额度报到部委,上面肯定会责难,还有可能派遣调查组明察暗访。
水分太大的项目申请出了燕大,一是会被认为燕大校内管理极为不专业,二来更会招来套取科研经费的恶名。
沈奇凭良心和专业素养做事,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没有人可以忽悠他。
今天评审的这些项目全是物理项目,核物理、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啥都有。
数学项目一个都没有,因为数学项目的申请经费很难超过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