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诞生之前,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被认为是由微小的超弦组成。

理论给组成亚原子的物质谱加了一种叫做“膜”的更为神秘的物质,它就像生理学上的膜一样,但最多有9个维度。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膜组成了弦还是恰恰相反?

或者另外存在着一些更基本的物质单位,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罢了?

这两种物质中是否有一种确实存在,或者理论仅仅是一种迷人的大脑游戏?

带着这些谜一般的世纪考问,中心的十七位土鳖、海龟博士们,将在沈奇、威腾的带领下向理论发起强有力的冲击。

威腾从美国飞到中国首都,他见到沈奇后感慨连连:“我一辈子研究超弦理论,而使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成果,居然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沈奇笑道。

能否凭借超弦理论的研究获得奖项,对威腾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他已是诺物得主。

剩下来的事情,是为了证明一位学者投入毕生精力的研究课题是否为正确命题。

沈奇、威腾两位大佬再次聚首,他们和中心的十七位基础物理研究者一起讨论理论、超弦理论,试图找到突破口。

毫无疑问,威腾是超弦理论的领军人物,是这个领域最权威的专家。

在掀起第一次超弦理论革命的三项重大研究成果中,威腾参与并主导了其中两项,为超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直到今日,威腾对第一次超弦理论革命仍有遗憾。

因为当时存在的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威腾也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我们假设一位特技演员在走钢丝,对于只能沿着钢丝绳前后移动的特技演员来说,钢丝是一维的。对于这个假设,大家有没有疑问?”威腾对他的十几位中国同事说到,露出了一个不好意思的表情:“抱歉,我年纪大了,实在学不会中国话,所以请允许我使用英语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