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个整数,三天吧。

也就是说,沈奇在电脑上码字,每天码字64页。

他写的是英文版论文,其实英文单词也比较少,多是数学符号。

根据字节进行换算,沈奇写一页英文版的数学论文,其字数相当于300个汉字。

即沈奇每天码19200字,他的手速比大多数网文作者更快。更何况,沈奇写的可是千禧难题级别的专业论文。

“你回家吧,电脑留在这里,我研究研究。或者你把这份文件,考到我的电脑里也行。”欧叶说到。

欧叶写的手稿只有四十二页,但转化为标准格式的论文,沈奇给捣鼓出了192页,而且这192页只是一半。

手稿,类似于草稿,却又不完全是草稿。

它像是一份大纲,处理数学问题时采取核心步骤法,不必罗列所有细节,给出核心逻辑即可。

四十二页的手稿,正常情况下转化为标准格式论文,大概有一百多页。

比如说通过gross-zagier方程推导出l'(e,1)ce,在标准论文中,作者在引用合适文献的前提下,仍需给出主要的推导步骤,这大约需要1~2页的篇幅。

而在欧叶的手稿中,她只写了一行式子:gross-zagier foru→l'(e,1)ce→rational nuber。

所以将手稿转化为标准论文,要做许多繁琐的工作,挺耗时间,相当于二次加工、精加工。

由此可见,沈奇在三天时间里写了192页论文,他确实是个触手怪,码字速度太过惊人。

沈奇的规划是380页左右,他欲把所有细节都写的明明白白,以供其他数学家评审。

说白了,沈奇是想写一篇通俗易懂的小白文,省得别人看不懂,导致延长审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