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学里的实验室跟外面的企业不能做对比,这没法比。

做生物研究,若没有充裕的资金,研究者根本无法实现学术理想和人生梦想。

一间实验室的老板,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打钱。

五位实验员能体会到,沈主任不容易,沈主任有压力,沈主任为了打到更多的钱以维持生物实验室的运作,他四处奔波,不辞辛劳。

中心物理实验室目前已实现了盈亏平衡,他们所创造的专利价值收回了投入成本,甚至还小有盈余。

化学实验室主要研究化学药物,他们收回成本的周期较长,现在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奋斗阶段。

中心的五条生物狗当前能做的是,尽快拿出一些有价值的、被生物界广泛认可的、能创造财富的研究成果。

韩猛想要出成果的欲望最为强烈,他冷静细致的操作仪器,观察分子层面的实验进度。

“uts识别错配的碱基,uth通过与未甲基化的5'-gatc-3'序列结合,识别了2条不同的单链……utl的作用不明显啊,应该是协调其他两个蛋白的活性,使uth结合在由uts所识别的错配位点附近所造成的偏差?”

韩猛做实验室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研究大鼠智商基因这个课题项目中存在许多难点和谜题。

解决难点、破解谜题,需要实验员们从大量实验数据中总结经验,并敏锐的发现那把关键的钥匙。

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试试。

同样是采取错配编辑法,但韩猛的编辑路径做出了调整。他控制uth切断与甲基化序列连接的g碱基5'磷酸酯键,dna解旋酶随之将双链解开,然后由外切核酸酶降解暴露的单链,一直进行到错配位点的下游。

其他四位兄弟采用不同的编辑方法尝试着不同的实验路线,辅以计算机分析,每人拿出了一套他们自己认为可行的初步方案。

是否真的有效,需要有请大鼠出场。

大鼠即大白鼠,沈奇团队饲养的是在动物实验里运用最为广泛的wistar大鼠。

饲养房在生物实验室隔壁,此处恒温恒湿,有吃有喝,大鼠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