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审稿人过审了,则在7个星期之后,论文将发表于《nature》上。

也就是说从投稿到发表,一篇《nature》论文出现在大众读者眼前的平均周期为20个星期。

这是在论文质量非常高的前提下的平均值。

而一半的论文,在编辑这关就被直接咔嚓掉了,根本无法进入审稿人评审阶段。

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nature》编辑部认为的重要论文。

重要论文通常会在收到稿件后一个月之内发表,目前为止,《nature》的最快发表纪录是5天,由沈奇的应用物理团队保持。

英国。

《nature》编辑部。

一如既往的繁忙。

和《nature》读者群的认知有所不同,《nature》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并非都是50岁以上的大叔大妈。

实际上《nature》编辑团队的成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大部分在世界上最好的实验室做过博士后。

《nature》的编辑团队在总编的领导下又分为两个组,生命科学组与自然科学组。

乔治·布雷克博士是自然科学组的主编,他是美国人,在it实验室做过博士后研究,今年也只有39岁而已。

美国人非常重视电子邮件。

你给美国人发手机信息,他们可能在第二天才会回复你,也有可能永远都不搭理你。

但你给美国人发一封电子邮件,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查收,并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