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人以西方白人为主,也有几个当地人,但他们的衣着似乎不像是普通游客,特别是他们的肤色,明明是白人却把皮肤晒成棕色,一看就是长期在野外工作的结果。
另外,他们停下来之后没像普通游客那样拿起手机相机一通乱拍,而是打开后备厢车门,从里面取出折叠的桌椅以及一个个手提箱。
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几个看起来像是主事者的都在40岁以上,妹子什么的更是一个没有。
奇怪,这些人是干嘛的?
张子安本来打算上前搭讪,这种情况却令他不得不驻足审慎观察,不过至少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些人应该不是恐怖分子。
其中一个中年人注意到张子安,或者说,是注意到他印有中英文字样的服装,交待了其他人几句,便向他走来。
“嗨!你是来自滨海大学?”中年人用英语问道。
张子安又是一愣,难道滨海大学对他们有什么特殊意义?还是说不知不觉之中,滨海大学的名气已经超越清北享誉海外了?
“是的,你是……?”他反问道。
中年人热情地向他伸出手,“喔,你好!我是汉斯,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对此次合作充满了期待,如果我早些听说你要过来,就会派人提前来等着你……”
张子安听得更糊涂了,机械般地跟汉斯握手,“你好,我是杰夫·张。不过请等一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误会?”汉斯再次打量一眼他的服装,笑道:“如果你是滨海大学来的,那就没什么误会。”
怎么回事?
难道有两支来自滨海大学的科考队同时抵达了埃及?
张子安尽力澄清,他确实是跟着滨海大学科考队来的,但他来贝斯特神庙只是兴之所致,没什么特殊的目的,所以汉斯大概是认错人了。
汉斯一边督促其他人干活,一边笑着听张子安的叙述,然后说道:“没错,没有误会。我的中国朋友,可能是你的教授没有告诉你,其实这是一次三方合作——由来自中国的你们、来自德国的我们、还有开罗大学的学者共同参加,只不过我们这些德国人是间接参与其中,你的教授大概是觉得没必要说得太详细,就没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