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并不准确,一平在美国投资的那些公司,其实跟我们还是有关系,他在外面赚的钱,最后还是反哺到国内,很多都会投资到我们这个山旮旯里的小地方。”黄承忠今天晚上,第一次帮冯一平说了句话。

系着围裙的老板,端着一个不锈钢的托盘给他们送上来烤好的烤串,站在旁边听了一会,这时也插嘴,“连我们这些算小账的人都清楚,一平拿那么多钱,在外面,绝对可以找到更好的生意做,赚的钱也更多。我们没有一平那么好的眼光,但也知道哪怕就是拿几个亿去做房地产,那绝对也比现在回报高,他为什么要把钱投在这?就因为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因为他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乡亲。要不是他,我这样要文凭没文凭,要本事没本事,要力气也不大的人,能过上现在的日子?我那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考上大学,只读了个中专,能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找到工作,还拿着不比沿海低的工资?”

看他的架势,李志雄觉得,现在自己要是说出反对意见,虽然不至于会从楼上扔下去,但至少他家的东西,自己是甭想再吃。

不过,从逻辑上看,他们说的这些看上去是粉饰的话,好像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但出于记者的本能,他对这些话,其实依然是将信将疑。

主要是他认为,这些人未免把冯一平说得太好,这里面,可能有一部分是真的,但是,肯定太过,如果真实的冯一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还是一个商人吗,这绝对是传说中的是共产主义战士好不好?

“你们说得有道理,”他明智的表示赞同,“冯家冲,离这里远吗?我想去看看。”

“不远,你是应该去那里看看,相信我,看了以后,你会更惊讶。”

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们的一平

第二天上午,感觉越听越觉得自己离事实真相越远的李志雄,没有去镇政府,去了镇上那家完全由冯一平家捐建的高中。

昨天晚上听到的那些,都有待证实,但捐建学校这样的行为,是摆在明面上的,是好核实的,有没有可能,这所学校,并没有花一千万?

关于国内捐赠的一些门道,李记者清楚得很,现在的诈捐,就和现在很多人考察时许诺的投资一样,缩水个五成,那再平常不过,还算是有底线的做法。

对他这样知名网站的记者,学校很重视,校长亲自出面接待,对李记者像审查一样的问题,也是有问必答,而且有很多权威性的文字资料可供验证,比如,盖这座学校所有的花费,从原材料到工人工资,一项项,都有完整的记录,还附有发票。

所有的这些,校长都爽快的让李记者拷贝了一份。

“其实不止一千万,”校长带着他们从教室,多媒体教育中心,图书馆,实验室,转到食堂,转到宿舍,“所有的这些家具和设备,也都是由他们提供的。”

校长说着,随手翻起旁边一张高低床上的垫被,示意他看下面的木板,“纯实木的。”

“再看这个,”他打开一个橱柜,上下敲打着,“也都是实木的,你再看看拉手这些五金件,都是高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