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急躁而功利的时代,这是很难得的事,”他说,“其实我跟你一样,你知道的,我的第一次创业很成功。”

这个冯一平确实知道,他一次创业确实很成功,他当时创办的公司,在95年成功上市,而且是美股95年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我两年后出售了那家公司以后,我回到母校斯坦福大学重新学习了6个月,学习教育政策、政治学、国家资本。”

这个冯一平还真不知道,他能做到这一点,那也确实挺难得,要知道,他那会已经37岁,还能回到学校学习,而且还不是国内后来各种老板流行上的那些主要是为了镀金,或者是扩大圈子的商学院。

“我就特别看不惯那些鼓吹辍学创业的观点,哼,哪有那么多天才?哪怕他们在技术上是有独到的天赋,但是管理上,他们也会同样优秀吗?”

“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务实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俩是相同的。”

这哥们会聊天!

他说这么多,你可以理解为他是在称赞冯一平,但他说这些,何尝不是在称赞自己呢?

“在其它的事情上,我也同样很务实。”

冯一平不说话,静静的看着他装……不,看着他说。

“我个人,更在乎公司的价值,而不是我个人的利益,可能还有些事你也不知道,在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其实,我曾不止一次地要求董事会找个人来替代我,我不止一次的希望能开除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担当首席执行官。”

这个冯一平倒是有所耳闻,那时的哈斯廷斯,和之前的佩奇一样,更希望把自己看作一个工程师,他是有过类似的提议,当然,原因自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么单纯,那么无私,那么高尚。

他现在有选择性的单把这一点摘出来说,自然是为了标榜自己。

他既然这么说,冯一平也决定实话实说,“哈斯廷斯,其实从很早开始,我经商就不是为了赚钱,或者说不是为了给我赚钱。”

听了冯一平的话,看着他此时如婴儿般纯洁的眼神,哈斯廷斯愣了一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

果然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个比一个更能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