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你可说对了!就是查岗!”孙蓉轻轻地在那胸膛之上掐了一把,“不过看在你公粮交的足,而且这次突然袭击,你除了有点儿邋遢,过得马虎之外表现尚好,就暂且算你老实吧。”

夏光远暗暗舒了口气。

“不过光远,这次来,我得有件事儿求你。”

“什么事儿?”夏光远整个人放松了下来。

啪。

床头灯被孙蓉开了。

“元菁不知道从哪儿听说,龙江这头有意划定三百多家轻工企业进行产权改造,我们众创……想介入这个项目里。这一块,没问题吧?”

看着妻子将凌乱的头发理顺,满面红晕的说着生意,夏光远皱起了眉头。

“你们搞投资的,怎么还把手往实业上伸?”

“现在实业多改造多赚钱啊!”孙蓉回了个白眼儿,“你看看那黄鸿年,中策靠着整合内地企业去海外上市,都发成什么样了啊?我们众创也想按照这个模式,试一试!”

第619章:美国的生意

得知了孙蓉的打算,夏光远眉头却皱的更深了。

黄鸿年何许人也?

那是印尼第二大财团,金光集团董事长黄一聪的次子。黄家当年靠贩卖粮油起家,成就10亿美元的家产。印尼华商的崛起,大多于政府主政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特别注重维系这个。

正因为如此,20世纪60年代初,黄一聪就把他的第二个儿子黄鸿年送到了高干子弟云集的京城26中就读中学。后来黄鸿年参加过红卫兵,还短暂地到山西农村下乡插过队。所以虽然是个华侨,但是实际上黄鸿年就是个二代。

在92的时候,黄鸿年收购了港城一家日子亏损公司改名为中策,除了自己控股百分之三十之外,中策集团里边儿更是有李超人的和黄公司,金光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等大股东。而除了这些之外,日本的伊藤忠财团在中策也有投入,资本背景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