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看着几个麻了爪了同事,杨建生嘴角一勾,“把设备搬回去倒是容易,不过你们可是得想好了。现在把设备搬回去,那你们现在这一个月二百多块钱的工资以后……可就别想了!”

听到这个,众人倒是肉疼不已。

“我就不信,你们甘心?”

看着几个人犹豫,杨建生眉头一挑,鼓动道:“当初公司上市,给咱们摊派股票。一块钱的股票转手就能卖十几块,当时造出了多少个万元户?那么好的机会,你们都没把住,为的是啥?还不是因为穷!现在,这元宝厂一个月给大家伙二三百的工资,你们想想,这可是比旁的厂子风光多了!现在,把设备都还回去,你们舍得?”

第659章:谈判

松江实业的股份变更,最近成了省内的一桩大新闻。

根据94年初计委方面的统计,全国上市企业一共有247家。这个数目看着不少,但是分配到全国各省,上市企业可就是凤毛麟角了。

虽然在省内松江实业就算是上了市,但是规模上也并不算大,不过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作为省内第一批上市企业,现在突然传出来要搞股权变更,对社会企业转让股份,可着实是刺激到了省内商界。

为什么说刺激?

因为这事儿,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省内的民营企业真正敢露头是啥时候?

也不过就是八六八七年左右的事儿罢了。

那个时候民营企业是啥德行?

没有原料技术,没有熟练工人,没有销售渠道。一切的生产资源和生产原料,只能仰仗国营企业,从国企里边儿“借”生产要素。设备是国企淘汰下来的,又是送礼又是求人才能买到的,技术是请城里的工程师周末下乡偷偷传授的,工人送烟送酒,鞠八百个躬,才能送到在国企里接受基础培训的。

一直到了九零年,全国绝大部分的私营业还得挂靠在乡镇集体上,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呢!

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避免受到政治歧视和间歇性的整顿打击。才可以享受集体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从合法渠道获得生产原材料,也只有这样,私营企业才能被消费者和经济交往单位所信任,才能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