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页

对于他们来说,东西研究出来,发完论文,顶多同行专家坐一起开个研讨会,那么这个科研项目就可以圆满的谢幕了。

当然了,如果说强制性要求科研人员的成果都要转化为实际,这不现实,更不可能,霍金是研究黑洞的,但谁也没说必须把黑洞造出来啊。

而且方辰话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只要潘伟康愿意放人,他额外给报酬都是可以的。

当然了,潘伟康出的人,必须是郑保用才行。

等于说是让郑保用以搞科研,搞项目的名义来给方辰工作。

这样郑保用即可以继续学业,又可以为方辰工作,而潘伟康也能得到名和利的收获,可谓是一箭三雕。

前世,华为就是这么干的。

至于说会不会因此导致博士毕业延期,郑保用并不在意,能毕业就万幸了。

可谁知道,潘伟康看了方辰一眼,摇了摇头,“方总,其实这个并不重要,我现在好奇的是,您为什么肯给保用发八十万的年薪?”

方辰微微一愣,他没想到潘伟康竟然问的是这么一个问题。

他觉得虽然八十万的年薪不少,但是对于潘伟康这样一位水木信息科技研究院的副院长来说,应该并不算什么。

像这样的人都拥有教授,博导职称,享受政务院津贴,甚至有的还能评上学部委员,在华夏他们能享受很高的,跟官员一样的待遇,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带着级别的科研人员。

而钱吗,大概也是不缺的,虽说现在的科研经费没有后世那么充足,但是他觉得像潘伟康这样的副院长来说,每年从科学院,从邮电部,包括一些像燕京有线电总厂这样的企业,弄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科研经费应该是不难的。

可以说,在物质上,这些知名的学者其实都应该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了才对。

甚至他已经准备为郑保用,付出几百万的所谓科研经费了。

当然了,他只是这样准备,实际上应该是用不了这么多的,如果真要是拿几百万才能把郑保用挖走,那前世的华为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