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互联网还尚在襁褓之中,前一段时间,克林顿才在国会发表演讲,正式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并且将美国国防部所使用的阿帕网,民用的一部分交给大众来使用。
美国的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阿帕网中,形成了互联网的雏形。
也就是说此时的互联网还不足以传输视频这样的大型文件,即便是被通过压缩解码标准,压缩过的视频也不行。
所以顶多就是能播放个本地视频。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3格式,其全称是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
从名字上来看,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是由动态图像专家组制定出来的。
而现在真正能够应用这一压缩解码标准技术的,也就是以光盘为播放介质的影碟机了。
但因为西方各发达国家,在镭射光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对于画质比镭射光盘粗糙模糊数倍的vcd并不怎么感兴趣,而是仍在集中力量来研发下一代的光盘技术,也就是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俗称dvd。
要不然的话,怎么可能轮得着姜万锰来发明vcd。
于是乎,他的机会,或者说华夏的机会就来了。
现在全世界只有华夏有影碟机这种东西,而消费者通常并不会在意自己使用的产品中运用了什么技术标准,这个技术标准是有谁来制定的。
消费者更多在意的是产品好不好用,价格是不是足够便宜,顶多就是会在意,产品是什么企业生产的,企业有没有知名度之类的。
这样一来,如果他执意将动态图像专家组制定的标准给撇开,使用他自己改良过的压缩解码标准,消费者们会站在谁的一边?
用脚指头想,消费者也只会站在他这一边,动态图像专家组影响不了他们一分一毫。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动态图形组的那些专家学者,大企业想把解码压缩的技术标准,变成他们一个自嗨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