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其他领导人采用好言相劝的方法,卢日科夫更加直截了当地让俄罗斯的新贵出钱。
控制了《今日报》和《七日》周刊的,大富翁奥戈罗德尼科夫曾这么描述卢日科夫的方法:“你住在这座城市里,你在这座市赚钱,就给这座城市交付你应该交的钱。否则,你就别在这里待。”
当然了,这些金融家、交易商、实业家和饭店老板在捐献的同时,他们也都得到了回报。
只不过,卢日科夫模式——莫斯科公司——并不是盖达尔和丘拜斯心中的模式。
盖达尔他们一直梦想建立一种西方模式的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将本着竞争和公开的原则,把生意和国家分开,最终让市场来决定谁胜谁负。
而卢日科夫所做的,则是由他本人来决定谁胜谁负,将他个人的意志凌驾于莫斯科之上,以他的思路为中心。
有人将卢日科夫的模式,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
所以说,卢日科夫跟叶利钦一系,尤其是盖达尔和丘拜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可调和矛盾。
在盖达尔和丘拜斯看来,卢日科夫利用权利和个人意志干涉市场的举动,其实跟苏维埃所做的没什么两样。
如果放任卢日科夫这么放肆的发展下去,简直就等于让苏维埃复辟,那他们推翻苏维埃的意义又何在?
只是现在盖达尔他们正忙着对付鲁茨科伊,所以没空来找卢日科夫的麻烦罢了,他相信丘拜斯他们一旦腾出手来,绝对要跟卢日科夫斗个你死我活的。
想到这里,卡丹尼科夫的神情变得有些萧瑟,这该死的政治,之前还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但一旦转过身来,就要相互捅刀子。
这是卢日科夫那边的情况,他的情况则相对好一些,但实际上也好不到那里去。
如果这次不是盖达尔下去,而上来的切尔诺梅尔金并不被叶利钦喜欢,他也不可能执掌政府大权。
甚至如果不是他当时靠向叶利钦靠的足够早,再加上父辈在俄罗斯拥有广阔的人脉,以及他一直官运亨通,是俄罗斯最年轻的州,加盟国干部,也有一批拥趸,他大概也早靠边站了。
说不定混的还不如苏维埃时期,那个伏尔加汽车厂的厂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