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页

但不进口中东石油,似乎也不现实,毕竟就狗大户他们产的石油比较多。

“其实中东石油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中东石油的含硫量一直都比较高,并不适合我国按低硫原油设计的炼油厂加工,但随着预计我们进口中东石油的数量超过东南亚,份额从原来的40上升到50,甚至60以上,成为我们的第一大石油来源,我们不得不把沿江沿海那些炼油厂的炼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朱院长满是无奈说道。

这炼油厂的技术改造,无疑也是要花钱的,而且还是要花大价钱的,并且花的还是外汇。

一想到花外汇,他就头大。

“那我们少出口点成品油就是了,对了,我们的成品油一般都出口那些国家啊?”方辰好奇的问道。

出口成品油这件事,着实触及到方辰的知识盲区了,毕竟在他的记忆中,只有华夏进口油,没有华夏出口油的份。

“我们出口的石油,多半是运往东倭用作发电燃料了。尽管我们石油出口总量连年下降,但是对东倭的出口量却没有减少,每年都保持在1250万吨,占出口总量的比例从一半增加到了三分之二。”

“除此之外,则对美国和南高丽出口了278万吨和160万吨的石油,占出口总量的143和83,除此之外还要对东北边出口一百万吨左右,如果剩下还有的话,那就运到新加坡现货石油市场销售,但显然近两年是没有剩下的石油能卖到新加坡去。”朱院长有些无奈说道。

其实石油出口,一直是华夏外汇的一主要来源,但现在眼见华夏自己的石油都不够用,还需要从国外大量的进口石油,也就是石油从原来挣外汇的,变成赔外汇的了。

那这一反一正那就是赔两倍。

而且石油这一性质的改变,对于华夏原本就不多的外汇来源可谓是雪上加霜,给予了沉痛的打击,朱院长怎么能不惆怅。

“既然咱们石油不够用了,那不出口给他们不就得了?”方辰问道。

可结果,他迎来的却是朱院长看傻子一般的模样。

方辰讪讪的笑了两句,但仍旧不太确定地说道:“我这话说错了吗?”

对于他这样的后世之人,不出口石油简直太政治正确了,毕竟华夏的石油缺口实在是太大了,自己都不够用,为什么要出口国外。

而且如果不是朱院长告诉他,那他真不知道华夏竟然每年出口这么多石油给东倭,美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