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页

谁生产的越多,谁缴的专利费越多。

这样的分配模式,现在似乎看似对擎天没利,毕竟现在就擎天在大规模生产影碟机。

岂不等于只有方辰给别人交钱,而别人不给方辰交钱的份。

但方辰想的很开,影碟机本身就不是一件特别具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尤其是仅仅涉及到组装部分,简直一把螺丝刀就能包打天下。

要不然的话,前世也不会出现在好几百个影碟机品牌,如果再算上贴牌的加工厂,那简直是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这么一个庞大的,价值数以千亿的大市场,岂是他一个人占据的。

方辰觉得,自己连国内市场恐怕都无法垄断,更别说东倭,欧美,东南亚,拉美这些地区了。

毕竟要知道,在影碟机鼎盛的时候,仅仅国内影碟机的销量就高达1000万台,产值更是高达二百多亿,而全球市场,估计至少在三千万台,八百亿以上,这么大的市场,他吃不下的。

方辰觉得擎天影碟机的销量,能从现在的一年两百万台左右,提升到全球销量八百万台,二百多亿营收就算是不错了。

毕竟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摊薄,影碟机的售价肯定会从现在的三四千块钱,降低到前世的一千至两千之间,欧美西方国家会贵一些,但也不会超过四千块钱。

第1196章 大获全胜!

方辰的想法不错,但问题是……

擎天想要做到八百万台影碟机的销量,仅仅依靠华夏是不够的,毕竟华夏鼎盛时期,也就一千万台影碟机的销量,总不能让擎天一家全部都吃完吧。

方辰觉得擎天影碟机能在华夏一年卖到四百万台,就已经不错了。

毕竟他并不打算,让擎天影碟机进入廉价千元影碟机,这一比拼杀价最为严重的区域。

不但利润微薄,连3的利润都无法保证,并且还会拉低擎天影碟机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