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以java所引起的轰动和对世界所产生的改变而言,java绝对值得让我们再采访您一次的……”
说到这,爱德华突然对方辰笑了笑,然后装作一副遗憾的样子说道:“其实作为记者,真的,真的,我真的不怕麻烦,很愿意再继续采访您一次,毕竟这样的话,我就不会发愁我的下一篇报道无处写,更不用担心主编会将我的稿子摔在我的脸上。”
“甚至,如果您天天有新闻的话,我还可以像白宫记者一样,时刻的跟随在您的身边,并且请您相信,我的拍照技术还是很不错的。”
方辰笑着听爱德华说完这一大段话。
不得不说,作为《时代周刊》的台柱子,爱德华的水平还是挺不错的,这么一大段话下来,别提四周脸上已经挂满笑意,差点笑出来的摄影师和保镖们,就连方辰自己都觉得跟爱德华亲近了不少,周围的环境也都变得无比和煦。
就如同,在寒冷的冬季,被暖洋洋的太阳照耀着一样。
“其实作为一个公司负责人,我其实并不愿意这么高调的,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新闻,只能说公司的伙伴们,能力出色,毕竟你们所见到的这些产品和技术,都不是我发明的,甚至我都从未参与过。”方辰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缓缓说道。
“然而正是由您的存在,才推动了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出现,不是吗?”
“不过此时,我还是有些好奇,您为什么能够一眼看到java的价值,并大力投资它的?据我所知,您的企业,以及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从事的行业,都跟java,甚至跟计算机没有关系才对。”
开场白说完了,爱德华果断的问起了采访稿上的第一个问题。
作为一家在1982年,将个人电脑当做年代封面人物的报刊杂志,《时代周刊》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
“大概是因为java的足够出色吧,当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意识到这将是一个跨时代,可以改变世界的产品。它的出现将帮助我们之间更好的互联互通,又或者说,它天生就是服务于互联网的。”
“而且我还可以向你透漏一个消息,就在这短短的几天,java的用户增加了近50,并且也获得了将近一千万美元的收入。”方辰说道。
java的发展自然没有这么快,jdk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从三百多万涨到一千万。
但这并不妨碍方辰吹牛啊。
反正,擎天也不是上市公司,也不用搞什么财报披露,他想怎么吹牛就怎么吹牛。
再者说了,他说的都是近50,近一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