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4页

朱院长罕见的老脸一红,有些神情不太自然地说道:“这不是国家太穷了吗,所以只能追求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和科研生产体系。”

“而且你想要收购这些企业,到也没有什么不行的,我让电子工业部继续研究一下,尽快给出个章程来。”

说到这,朱院长话音一顿,对着方辰认真说道:“我这一关好过,可是想要把这么多,天南海北的企业给拢在一起,形成有效管理,发挥出合力来,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虽说从某种角度来说,同意了方辰的收购,就意味着华夏半导体的半壁江山落到了方辰的手中,数十年,数代人的辛苦积累,一夜之间由公变私了。

但且不说,他相信方辰,觉得这些企业放到方辰手中跟原来没有什么区别。

就说一件事,国内能给这些半导体企业,提供足够的发展资金吗?

显然是不能的。

如果能的话,也不会有“909”工程,也就不会再成立一个华虹厂,搞集中力量办大事那一套了。

预计在未来十年的时间,这些半导体企业还依旧保持着现在这种,饿不死,也发展不起来的态势,静静的等待着。

等待这个国家富裕起来,有能力,有钱来补上缺失的这一课。

然而要是现在就把这些企业交到方辰的手中,依照方辰的性格,一定会大力投资这些半导体企业。

如果可以的话,不仅仅是这些企业,就连整个华夏半导体产业,都将迎来新的曙光。

相反,他现在倒是更担心,这么多零零散散的小企业,方辰如何的将其有效管理起来。

“搬迁呗,连人带设备,全部搬迁到申城,我想他们不会不愿意吧。”方辰笑着说道。

朱院长顿时无言以对,他现在在方辰的身上着实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财大气粗,有钱任性。

这些半导体企业,所在的地方,自然不可能比申城的条件好,尤其是一些六十年代,大三线时期才建设的企业,简直就是在深沟沟里。

现在让他们一口气搬到申城,自然不可能有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