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方辰才算是知道,苏老爷子提醒他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几年,华夏经济发展的确是有点难,去年的gd61万亿,比前年的48万亿,差不多增长了26,不可谓是不多,但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扣除通货膨胀之后,gd的增长才11,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差的一年了。
如果再考虑到华夏币兑换美元贬值影响,那就更难了,甚至前年以美元计算的gd,还是-10多点,从6160亿美元降到了5620亿美元。
然而最令人无奈的还是国企这一块。
如果说这几年华夏的经济是冰火两重天的话,那显然国企就是冰的那一块。
虽然国内一直在改革,一直在寻找新的改革模式,表彰学习一个个的“新经验”。
但预计今年,国有企业的净销售利润将降到历史最低点,亏损总数是1985年的28倍,而相对比的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则增长了22,中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增长了40。
资产方面也是如此,统计局对津门、冰城、奉天、天府等十五个大中城市的2600多家国有工业企业调查显示,截止到1994年末,这些企业的总资产是2544亿元,负债却高达2007亿元,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89。
与十年前,相比,资产增长了41倍,而债务却经济增长了86倍。
最令人担忧的是,去年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滞销潮,似乎华夏积攒已久的消费欲望,一瞬间全部释放完毕,然后消失了一样。
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乡以上工业企业的库存产品总值已经达到了132万亿元,而在1991年底的时候,这个数字是013万亿元,也就是翻了足足十倍。
在去年,《华夏日报》已经用极大的篇幅来讨论了国有企业面临的三大困境。
亏损居高不下,企业资金使用率底下,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七五期间下降了至少5以上。
跟国有企业,仿佛被冰冻了一般,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模样。
因为去年,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新兴企业对外企的集体胜利,让华夏的企业家们第一次信心爆棚。
他们突然觉得,原来世界并非像他们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遥远,那些不可一世的跨国企业也不是不可追赶。
于是,《向擎天学习,进入“世界五百强”》居然成了不少企业的口号和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