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页

“挺好的,就是热量稍微有些大。”

方辰双手同时摸了摸两款电脑的机箱,对着张如京和倪广南两人说道。

闻言,两人老脸忍不住微微一红。

虽然他们已经在尽力的缩小擎天一代芯片的热量,用更先进的工艺制程,比如说08微米这样只落后国际最先进制程两代,比之前国内最先进制程要领先三四代的芯片生产制程。

但因为方辰要扩大芯片面积,以增加晶体管数量,从而提高芯片性能,所以说这芯片热量就有点压不住了,基本上达到了芯片史上都极少数的120w,比英特尔和ad同等级的桌面芯片,要高了一倍左右。

“我这也没怪你们的意思,毕竟是我要你们扩大芯片面积的,这芯片面积扩大了,热量自然也就高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甚至这温度已经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相反,我还要谢谢你们研发生产出这么一款优秀的cu芯片。”方辰笑着说道。

他这话没有半点虚伪的意思。

前几年,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工艺制程,是华晶厂的3微米,跟擎天芯片现在用的08微米,至少相差了四代。

没办法,谁让华晶厂主导的“908”工程失败了,非但没让华夏追赶上国外先进半导体企业的脚步,甚至差距还扩大了两三代。

说个不好听的,如果没有擎天芯片这么多科研技术人员的辛苦努力,要是想要生产出擎天一代芯片这样的产品,以华晶厂的3微米工艺,恐怕功率至少要上到一千瓦了。

简直跟个冬天取暖的小太阳差不多了,而且体型也差不多。

一想到,要把一台小太阳这么大的芯片,塞进电脑里,方辰自己都觉得不寒而栗。

但没办法,谁让制程落后,想要容纳更多的晶体管,就只有扩大面积这么一条路可以走。

而英特尔生产586芯片的时候,用的就已经是05微米制程了,反倒是奔腾一代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还是怎么,使用了08微米。

但很快英特尔就推出了最高120hz的高频奔腾一代芯片,并且制程工艺也跳过了05微米,直接进化到了035微米。

现在擎天芯片能在制程落后一代的情况下,取得跟英特尔586芯片的性能,着实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