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在整个燕京,能跟燕京电子管厂地位相比的,也就是首钢集团了。
并且因为当时,这两家企业的厂长都姓周,所以燕京电子管厂和首钢,也被称之为“东周”和“西周”。
另外,因为出色的技术,燕京电子管厂的电子管每年都有出口,哪怕是到了1983年这样,电子管已经彻底走入陌路的时代,每年还要向包括英美法等十八个国家,出口了二十万只的电子管。
但跟大部分,有着光荣历史的国营厂一样,随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对电子管的代替,燕京电子管的主要客户,军方对电子管的采购大量减少。
燕京电子管厂1983年的订货量只有去年的40,前年的30,同年生产数量只占工厂生产能力的10左右。
而到了1985年,年产量更是只有可怜巴巴的160万只。
虽然在那之后,燕京电子管厂经过多方救助和自救,包括改制为股份企业,试图引进彩电显示管生产线,请求政府拨款,员工筹款自救,和一些东倭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及今年跟弯弯冠捷成立冠捷显示器公司,获得b股上市的门条等等。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燕京电子管厂改名为现在的燕京东方电子厂。
但不得不说,这一系列的措施,效果都只能说是一般,也就是在决心孤注一掷,哪怕把公司赔上都在所不惜的进入led面板行业之后,燕京电子管厂这才算是彻底绝死回生,有了大家所熟悉的京东方。
而且在当时,京东方其实是打算打算延续本名,起名为东方电子公司的,但奈何华夏叫东方的企业,实在是太多了,连这条街上的理发店,都叫做东方理发店。
所以京东方的董事长,王东生就索性将燕京的“京”字给挪了过来,这才有了现在的京东方。
如果方辰的情报没有出错的话,现在应该是燕京东方电子厂最为困难的前夜。
而且大概是因为他的蝴蝶效应,燕京东方电子厂并没有像前世一样,在七月份就成功在b股上市,而是到现在还没有拿到上市的许可门条。
并没有在意方辰充满恶意的怪笑,段勇平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眼前这座熟悉的大门。
他1977年考上浙大无线电系,然后在1982年被分配到燕京东方电子厂工作。
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青涩,幼稚、苦闷的四年。
最终,他受不了燕京东方电子厂的死气沉沉,人浮于事,逃离了这座厂,考上了人大的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