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什么?”
赵宋摇头否定了徐靓颖的想法:“在经济改革中,看见绿灯快快行,看见红灯绕开行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闯关’传统。
中关村产业园,几十亿的大项目,被京城市府拆成十几个,每个都不到2亿,根本就不用中央审批。”
“那就是说,钢本的事这里根本就没消息?”
“闯关嘛,有消息也会被当成没消息。成功了,就是美谈;失败了,就成典型。”
那就是不成了?
徐靓颖失望地摇摇头,抱着最后的幻想问道:“你有什么意见?”
听到这里,赵宋回头看了一眼当隐形人的白丽,稍微加大了音量:“现在国内有两场大讨论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主导讨论的,是厉和吴两位元老级经济学家,你知道吗?”
徐靓颖点点头:“北河工商联会议时,我们也做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第一,关于种花民营企业的重型化趋势;第二,种花到底是否应该走重型化的道路。”
“你怎么看?”
“失望吧。”徐靓颖遗憾道,“虽然有点对武鸣前路悲观的想法,但是至少在北河,我还看不出企业发展的桎梏。”
“所以你既然看到问题所在,为什么还大老远的跑过来?”
“这不是抱着万一的希望吗。”
徐靓颖嘟起嘴,拉下了脸。
“希望?”赵宋失笑道,“现阶段,民企连养子都算不上,国企才是亲儿子,更何况上面还有个亲爹——外资!”
徐靓颖高声道:“但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