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页

完全符合宏观调控政策,讲政治,识大局。

这是某些人士对赵宋的盛赞。

于是,历史在这一天拐了一道弯,本将走向深渊的戴芳和他的钢本迎来了一道曙光。

……

湟里镇,戴宅。

当戴芳说完大致情况之后,赵宋也咽下了最后一口柴火饭。

他懵懵的看着眼前老农般的亿万富豪,不可置信地问道:“也就是说,在土地所有权还没确定的情况下,第一座高炉都快封顶了?”

戴芳点头:“政府说他们解决,所以开工的时候我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果然是‘人情不通、政治不懂’,赵宋怀疑他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而且龙城市府是不是太纯洁了点?

竟然能让这样的人成为亿万富翁。

“现在呢?”赵宋问。

戴芳苦笑,落魄地说道:“前些日子来了一群有背景的人,不知道从哪听到的消息,到处收地。

现在,地都被收完了,那些人很多都得罪不起,所以市府也十分难做。”

赵宋沉吟着点点头:“见过文贞文了?”

“见过了,”戴芳疑惑地问,“不过她越说我越糊涂,不知……”

“我们是来寻求合作的,”赵宋耐心地解释道,“不知道你昨晚看7点新闻没有?”

见戴芳点头,赵宋笑道:“为了资源,我旗下企业主动向西北寻求发展,钢铁,尤其特种钢同样是我们所需的,但是有一个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