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嘉谷集团向团队所在的国有农场支付一笔劳务费用,同时在工作期间,团队的奖金后勤和来回的费用,全部由嘉谷承担。

在“为国争光”的口号下,多个国有农场优先派遣经验最丰富的的团队,奔赴远东的海外农场。

听了齐政的话,太田明夫的笑容一顿,随即笑吟吟说道:“机械装备先进点,总比单纯提升团队效率要方便吧?”

齐政笑看太田明夫一眼,摇摇头没有说什么。

丸红商社作为岛国国内首屈一指的粮商,与国内的久保田等农机巨头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自然在农机的保有量和先进程度上走在最前头。

而国有农场无论是在资本还是需求上,都对最先进的农机可望不可及。而齐政也不觉得区区几十台农机的差距,就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多大的优势。

太田明夫见齐政不接话,眼珠子一转,换了一个话题说道:“齐董,我听说嘉谷的农场管理团队和招募的劳动力还是以中国人为主?”

齐政漫不经心道:“那又怎样?”

太田明夫轻轻一笑,颇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齐董,我说话直接,您不要介意。你们可能在海外经营的经历不多,但按照我的经验,在海外经营农业,要充分考虑投资对象国的需求,实现互利共赢。而尽量招募当地人进入团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或消除投资对象国政府及民众的误解或抵制。”

齐政知道,太田明夫说这话是有底气的。丸红商社的高管团队是市场化的精英团队,以全球为市场,广泛招贤纳士,不分国籍、性别。

譬如在远东,丸红商社的农场招募了不少老毛子,从管理岗位到普通劳动力,都为老毛子留有位置。

而嘉谷,也从远东招募了不少劳动力,但更多的是之前从国内进入远东发展的国人,他们通晓俄语,与老毛子沟通不存在困难。

齐政对此不置可否:“你们有你们的考虑,我们有我们的考虑,你应该关心的,是为你们招募的员工多准备点伏特加。”

太田明夫面色一僵。

远东本就劳动力短缺,加上民族习惯、工作节奏不同,丸红商社也受困于劳动力用工量的不稳定和不确定——老毛子不但酗酒,工作上也比较随性,确实令人头大。

太田明夫很快恢复笑脸:“我们商社拥有精通俄罗斯政策、法规、市场和风土人情的复合型人才,对跨国农业生产管理经验丰富,我相信,与本地人的磨合很快就会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