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页

当然,履历再辉煌,人力资源部的评价再高,作为集团一个重磅职位的候选人,马定文还要过齐政这最后一关。

从见到马定文的第一面开始,齐政就在仔细观察他。未来的嘉谷林业板块将掌握投资数以百亿计资金的项目,眼前这个双目有神的男人,能不能撑起这样的事业,齐政也无法确定。

马定文似乎并不在意齐政的观察。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异国他乡的德国,每天都要面对观察,善意的、好奇的、恶意的,不一而足。

不过,齐政的第一个问题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我看到你在德国留学的专业,是林业经济学专业?怎么会想到就读这个专业的?”

马定文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大概是受家族影响吧,我从小就对林业感兴趣。德国的林业经济学专业,虽然在国内没有多少知名度,但在国际上其实是热门留学专业。这一专业不仅要求能解决生物、生态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具备技术和企业管理的理解力,以及法律知识和商业头脑。”

齐政微微点头,又问道:“我听说,德国林业是世界林业发展典范?”

马定文认真地点头道:“很多人对德国的印象,不是汽车工业就是电气工业,但事实上,在德国,林业是非常重要的大规模产业。根据最近的统计,德国的林业产值仅仅略逊于汽车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以国内林业作对比,德国森林面积只有16亿亩,相当于我国森林面积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他们不仅满足了国内木材需求,而且每年出口优质木材达600万立方米以上;我国拥有312亿亩森林面积,不仅没有实现木材的有效供给、形成应有的财富,而且林业自我生存发展能力非常有限。

有意思不?我国18亿亩耕地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312亿亩森林却不能满足全国的木材需求。

而在木材供需结构上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盲目地追求速生林,导致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少。在德国,一棵直径80厘米的优质楸木可以换一辆宝马车;而在国内,通常十几亩地的木材也换不来半辆宝马车。

对此,马定文并没有一昧指责国内现状,而是冷静分析道:“虽然德国的林业经营理念和技术是比国内有很多先进之处,但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在200年前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也因木材上的大量需求砍伐了很多森林,不过此后调整了森林开发措施,采取只采伐森林生长量部分的永续利用方式,一百多年才形成如今均匀的林龄结构和可持续的林业。”

“所以我觉得,国内的林业,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技术,还需要时间。”

齐政赞许道:“看得出来,你的经营理念,跟我接触过的国内林业人士,都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