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页

嘉谷不站出来实锤,行业内部有实力的玩家不必多说,正在主动求变;实力不济的半信半疑;业外人,就多是看热闹了。

于是,在嘉谷环保正承载人类梦想,以及推动生活场景进化之际,普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也不关心这一点。

只有身在其中,且命运为之改变的人,才感受到几分时代变化的气息。

……

晋省,林汾市,麻疯树能源林基地。

余磊很确定关于媒体关于嘉谷新型植物的报道的真实性——能“化煤炭为生物能源”的能源树都有,能长塑料的柳枝稷又有什么奇怪呢?更不要说,他正因此面临着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抉择。

二十七岁的余磊是嘉谷体系的一位“实习工”。

能源林基地里大片大片的麻疯树进入了盛果期,并且必须要用人工采摘,正式员工根本不够用,少不得要招一批“临时工”。

虽然麻疯树能源林项目是由嘉谷和中石油合作投资,但种植方面基本由嘉谷负责。临时工自然不会纳入嘉谷员工编制,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嘉谷的员工培训体系向来是一视同仁的,临时工也能得到培训机会。当然,这全凭自愿——无意之人只当打一份临时工,有心之人,却能因此得到成为嘉谷正式员工的机会。

余磊正是后者。他在“打临时工”之余,不辞辛苦参加嘉谷的员工培训,学习嘉谷的规章管理制度,学习嘉谷的基础种植技能……在顺利通过考核后,成为了嘉谷的一名“准正式员工”。

之所以是“准”正式员工,是因为他还没有确定下家。

“嘉谷环保公司成立了,培训部要从我们中挑选十五人,支援兄弟公司。虽然还在同一个体系内,但发展方向几乎完全不同了,博飞,你说我该怎么选择?”余磊用肩膀撞撞他的好基友张博飞问道。

张博飞与他不一样。

早三年就加入了嘉谷的张博飞,现在是能源林基地的骨干干部,据说还是嘉谷林业事业部的后备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张博飞嘴里叼着一根草,再看看余磊,笑道:“你真的决定好了,不回去子承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