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的规模有多大?”
“哪怕不算合作单位,仅是嘉谷农牧,就要求明年能形成5000万头的出栏规模。”
产能暴增一倍有余,对于养猪的各个环节,都绝不是轻松的要求,对于源头的育种繁育的压力尤甚。
傅大维想了想,缓缓道:“在非瘟来袭前,按照正常的预测,最迟明年,就是这一轮猪周期的上行周期。因为生猪出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存在着10个月的对应关系,所以我们是早早做好了规划,提前扩大了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单单是这个育种场,今年就能出栏超过20万头种猪……”
“公司的‘杜长太’能繁母猪如今存栏为15312万头,嗯,这肯定达不到年出栏5000万头的要求。不过还好,我们还有后备母猪存栏约85万头,给我两三个月时间,即能将其转为能繁母猪,届时,满足公司和合作伙伴的扩产需求应该不成问题。”
齐政看了看李东亮,他笑呵呵地点头:“养猪场的扩建都在同步进行,正好与后备母猪转为能繁的时间结合起来。”
傅大维提醒道:“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各大种猪场所在的省份几乎都限制了生猪跨省调运,这个问题不解决,育种场是‘爆种’就‘爆仓’啊。”
譬如这个国内最大的种猪场,从设计之初就为了满足越、赣、岷三省的嘉谷系养猪场育种需求,眼下生猪跨省调运被限,它也只能满足一省之需。
齐政哈哈一笑,自信道:“这个问题我来解决。傅工,你只需加快核心母猪群的繁育工作就好;老李,你要协调好嘉谷养猪场的扩建工作和合作公司的同步扩产;魏明,出去后你帮我联系发改委胡主任的秘书……”
“现在只怕没有‘种’,有了‘种’,为了保障猪肉供应,我们的任何超常规养猪举措都会被大力支持的。”
齐政一口一个安排中,嘉谷农牧借非瘟冲击“爆产能”的决心,渐渐清晰。
……
第755章 想吃肉,找嘉谷
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非瘟将重塑国内生猪生产格局。
但如同所有的变革一样,重塑的过程总是痛苦而挣扎的。需要付出代价的,可不仅仅是行业本身。
有句话说:“风口上猪都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