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双方传递消息都是很困难的,只能通过香江或者外国,比如,扶桑。
在全世界有一个很奇怪和不解的地方,那就是弯弯。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殖民地被解放以后,是十分痛恨殖民者的。
比如,阿三国独立了,他们对英吉利的态度很是敏感;
比如,棒子也建国独立了,无论南棒子还是北棒子,他们对扶桑的仇恨不比华夏浅;
唯独弯弯,真的弯了,被殖民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把殖民者当成了自己的亲爹。
当然,在常凯申的时代还好,埋掉了一些鬼子后,一切还算正常。
在这个时期,就连普通话都是标准的,不带嗲声嗲气的那种标准。
而且,在1974年的时候,我们因为有事着急要通过弯弯海峡,常凯申还是给行使过方便的。
那一年的探照灯就很亮。
后来换了小蒋,小蒋时期其实也还好,这位仁兄的一生也是复杂的,但坚持同根同源的态度是没变的。
如果他多活一些年岁,说不得历史就改变了,只可惜只活了78。
今年,在两岸民众的强烈呼吁和共同努力推动下,已经病入膏肓的小蒋终于答应了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方案和请求。
这是两岸关系的一大进步。
并且,就在10月15日,弯弯内政部发布了赴内地的实施细则。
据说,元旦之后,就有第一批弯弯民众来大陆探亲了。
老李已经打听过了,他们的行程安排是这样的:先到陕西的黄帝陵祭祖,然后到京城的卢沟桥祭奠死难战友,然后分散各自回家,再集合起来一起回弯弯。
这是第一批访亲团体,但不是最后一批,从此以后,湾湾人回大陆就是常态了。
对此,老李打听的很是清楚,他问沈光林要不要委托他们借机寻找一下老沈的下落。
并不用。
其实沈光林寻找老沈的热情并不是很高,他推脱说现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太敏感了,还是不要了。
毕竟,现在的两岸交流还是单方向的,真的等第一批大陆的记者获准赴台,已经是1992年的事情了。
现在想这些,确实还操之过急。
其实,沈光林的心里,他也没想好该怎么应对接下来的寻亲计划呢。
寻不到还好,万一真的寻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