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口气,将笔抛下,回头看向身侧的任重,“任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任重看着写满了一整页的数学计算框架,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深度还是不够。”
“是啊,不过没关系,我暂时只能做到这一步,但以后总能慢慢搞明白的。”
任重:“是的,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其实任重心里想说的是,你确实是个人才。
杨老只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理论,就用纯计算的方式,推出了杨-米尔斯理论的完整数学框架,而且这框架的深度,其实已经超越了20世纪地球人类的研究,抵达了夸克的下一层再下一层。
在沉默中,任重与杨米思对视着,心里想的却都是,对方真是了不起啊。
到得此时,任重可算是见识到了学术大宗师真正的能耐。他只是扔出一些非常宽泛的概念,目的只是不断引导杨米思的思维方向,再催发着对方主动向杨-米尔斯理论的方向前进。
哪怕杨老暂且得不到结论,给卡在里面,也没有关系。任重想达到的目的只是把人彻底带进沟里即可。
但任重也万万没想到,对方真就根据他的纲要式描述,迅速发散整合,直接把数学框架给摆了出来。
属实恐怖。
任重自愧不如。
杨米思却也对任重的奇思妙想惊为天人。
他简直不敢相信在帝国的边陲之地,竟有一个从出生到如今跨越的时间不过两百年,甚至从未正式进入过皇家科学院下属的帝国大学学习过一天的人,会在纯理论领域思考到这般精深的境地。
在他本人计算出数学框架之前,他也曾想过,任重的这些猜想是否太天马行空,看似精妙,其实又如无根浮萍站不住脚。
结果倒好,他自己把框架摆了出来,又反过来证明了任重的诸多猜想之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