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页

他仅仅是望着那星球表面代表海洋的湛蓝光泽,就觉得亲切。

这种亲切感,正是他的生物本能。

任重在心头忍不住赞叹。

虽然源星科学院也在他的麾下,更时常承接他本人分发过去的科研任务,但任重却并未刻意去引导与控制源星的科技路线。

没有这个必要,他也做不好。

不同的环境必然需要不同的生存方式,比起生活在物资丰饶的赤锋族本部,被“遗弃”的源星人类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物资几乎被榨干,只剩下恒星和少量资源的贫瘠环境。

他们得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现在,任重就看到了星际时代中的另一条人类的发展路线,脱离了战舰的概念,以行星为舰,遨游于宇宙之中,穿梭于三维空间和亚空间的缝隙。

留在源星上的人,对这颗星球进行了奇妙的改造。

他们用一个超大并且结构极其稳定的强化力场护盾保住了大气层。

他们也不追求金属舰船,因为做不到。

所以,他们基本保留了星球地表的环境。

源星人类将力场玩出了花来,将大量个头极小的引力牵引器打入地下,再改造了星核,将源星的星核变成了一个大号的引力牵引引擎,又靠着与大地深度融合的无数个小型引力牵引器提供辅助动力。

护住大气层的强化力场护盾还有极强的流转能力,如果在宇宙中撞击上太空粉尘,这些粉尘非但不会成为阻力,反而会顺着彗星尾形状一般的力场护盾给加速着向后方移动,再用反作用力为星球提供向前推进的细微动力。无数个细微动力聚合在一起,可以持续推动着星球加速。只有完全正面撞击到源星护盾几何顶部的太空微尘,才会成为阻力,但这比例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源星这颗原生态的星球就拥有了低能耗低阻力低加速但却又超高极速的运动性能。

在启程时,源星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来加速,一直到无限逼近光速。

再紧接着,源星又消耗掉超过90的能源储备,使用建立在三级神之粒子基础上的空间扭曲设备,在力场护盾的前后方向强行制造空间压差,再进一步提速,同时启动短程折跃装置,然后又靠着任重提供的三维空间坐标指引,一头撞进了与三维宇宙完全重叠,但机械帝国却需要自行开拓之后才能利用的亚空间里,并靠着惯性以十倍光速顺着天然存在的通道抵达了预订方位,也就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