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钦天监选定了吉时良辰,太上皇入殓,入殓之后,清虚观、牟尼院等皇家寺庙道观,都要举行法事和吊唁活动。甚至建在都中的吐蕃喇嘛庙,也派了喇嘛前来。

出灵那天,送葬队伍先由七十二个人将棺木抬出都中东城门。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着万民伞和太上皇的庙号和谥号的旗伞。

接着是太上皇的仪仗队,主要由锦衣卫组成,陆丰顺选了一千六百二十八锦衣卫,他们举着各种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

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龙禁尉、虎禁尉士兵。

然后是当今皇上的龙撵,跟在后面的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的队伍。濯清并不在队伍中,他在负责外围的警戒。

在送葬行列中,还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

与此同时,胤昼已经带领部分御林军,包围了北郊的郑家庄,义忠郡王胤皙并没有做太多反抗,便束手就擒。

而抓拿冯唐、冯紫英的御林军只抓到了将军府的其他人,包括了冯唐的妻妾,就是不见冯唐父子。

濯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是不安,不知道是因为抓捕胤皙太顺利,还是因为冯唐父子此时失踪,有些蹊跷。

濯清现在也没有时间去审问胤皙,只是让胤昼抓紧审讯。自己先把抓获胤皙的情况,告诉了皇上。

皇上嘴角微微上翘,点头示意知道了。

濯清不敢大意,坚决不同意皇上坐上龙撵。

皇上也无奈,这沿途的礼仪都是由鸿胪寺负责,濯清连礼部尚书武襄的面子也不给,直接以皇上安危为由,驳回了武襄想让皇上坐上龙撵的提议。

送葬出灵的队伍走到了骊山行宫附近,濯清感觉附近树林太过诡异,送葬队伍如此喧嚣,树林中竟然没有禽鸣鸟飞。

濯清命令龙撵后的队伍暂停前进,文武百官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