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濯清厉声道:“老王爷此言差异!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何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百零九章 丈夫且行千秋事

濯清的话掷地有声,满朝文武皆惊。

濯清接着又说道:“本朝自圣祖皇帝以来,一直施行仁政,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陛下更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百姓负担减轻,无不交口称赞,皇上乃千古明君!

如今贱籍百姓何止百万,他们生活困顿,亦是陛下的子民。朝堂上诸公,都自称为百姓的父母官,子女如今有难,难道不应该伸手帮一把吗?”

太子一看时机成熟,出列道:“父皇,儿臣亦觉得,贱籍百姓乃前朝罪人,何况几百上千年过去了,罪不及后人。儿臣赞同北静王提议,废除贱籍乃仁政爱民之举,望父皇恩准!”

皇上赞同废除贱籍,除了因为仁政可以刷威望人品之外,也是贱籍人口太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困扰着江南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文武百官见太子带头赞同,也纷纷附议,主要这事对自己切身利益影响不大,最多就是不好公费嫖妓,换个名目就可以了。

稍微正派一点的文官,都自诩为大儒,讲究仁政爱民,更加要表态,体现自己是正统儒家思想。

皇上见大家都没什么反对意见,欣慰道:“诸位臣工都以“仁”为上,朕甚感欣慰!如此礼部会同户部、吏部理个章程,早日颁布天下,废除贱籍制度!”

大臣们都口呼:“陛下圣明!”

皇上没有指派鸿胪寺参与,礼部尚书武襄自然高兴。

因为实施的时候只要打些时间差,那些急于摆脱贱籍身份的人,肯定要贿赂自己,到时候经手不穷啊!

鸿胪寺不参与,正好免得被濯清掣肘。

皇上要是知道,自己手下那些臣工,如此善于经营,钻空子,恐怕会气的吐血。

濯清只要废除贱籍制度,自己的目的就达到了,为将来废除奴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