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能在陛下的领导下,尽绵薄之力,不甚荣幸,待臣康复必然效犬马之劳云云。
濯清把奏折交给了张承恩,他接过奏折一看就明白这事成了。
张承恩能做司礼监秉笔大太监,可不全是靠拍马屁,他可是读过书的人。
濯清的奏折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去掉一些歌功颂德的套话,就是一篇谏言,而且是可以拿来就用的施政奏折。
这个老太监这才重新认识了濯清,以前他以为濯清就是打仗厉害。
国家治理什么的,只会权谋,今儿跟忠顺亲王斗一斗,明儿和义忠郡王争一争。
这份奏折才看出濯清心怀天下百姓,并不是像群臣那样,一味拍皇上的马屁。
奏折言之有物,既满足了皇上圣明之君的虚荣,又为接济天下苍生做了准备。
张承恩从这一刻起,成了濯清铁杆盟友。
张承恩马不停蹄赶紧回宫,皇上不开心,那就是他做奴才的不称职啊。
皇上听说是濯清的奏折,顿时来了精神,拿起奏折仔细看起来。
一开始皇上眉头紧皱,慢慢舒展开,看到最后,皇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张承恩一攥拳头,果然成了,皇上一开怀大笑,自己的功劳也小不了。
果然,皇上看了张承恩一眼:“老东西,你自己去北静王府求来的奏折吧?”
“皇上圣明,老奴看皇上眉头紧锁,便上门求教北静王爷。他在病榻之上,让妻妾誊抄的这份奏折。”
皇上明显心情比较好,对张承恩的所谓“细节”并不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