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评级这件事来说,亚洲机械厂的内部评级制度只针对本厂职工有效,是不可能被其他厂家承认的。如此一来这些通过了评级考核的技工今后就只能在亚洲机械厂工作,想去别的厂干活,那就需要重新进行评级考核,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

这既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限制手段。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讲,这可以增加大家对工厂的认可程度;从限制手段来讲,不管是哪个工人,如果你想跳槽,事先都得掂量一下成本。称得上是一举两得了。

牛小强可不想自己培养出来的工人将来给别人卖命,因此提前鼓捣出了这么一套管理办法,至于效果如何,只能以后再看了。

评级考核结束后,牛小强和方东平把各个部门的领导叫到会议室,准备对明天即将开始的投产工作做出明确的安排。

生产汽车是一项非常繁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想要确保汽车的品质,就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否则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将影响品质。

众人在会议室落座后,方东平首先把设计的图纸分别发放给各个部门。

这套设计图纸是方东平和牛小强的杰作,早在去年就已经被设计出来了。

任何一样产品,设计都是第一步,并且越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设计工作就必须越严谨。如果连设计都出现问题,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方东平虽然是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但他并未盲目自大。设计图纸发下去后,方东平笑呵呵地说道:“大家先仔细看看,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还请当面提出来,咱们一起合计合计。”

在场的人当中,宋智毅是除了方东平和牛小强之外,对汽车发动机最了解的人。他把图纸拿在手里仔细的看了几眼,然后第一个提出疑问:“方厂长,这种规格的发动机咱们造得出来吗?”

方东平笑着问道:“为什么造不出来?”

宋智毅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这份种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太高了,众所周知,发动机想要获得高性能,缸体就必须承受住高温高压的考验,此外还有活塞轴,耐磨要求也相当高,咱们国内在材料方面根本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啊。”

材料确实是个大问题,但这只是针对国内其他的汽车厂来说,对于亚洲机械厂来讲,这个最大的问题反而不是问题。有牛小强研发的超级碳素钢作为依托,方东平对于产品的质量可是十分有信心的。

超级碳素钢已经经过实际检验了,两人去参加广交会之前制作的那两台发动机就是最好的检验成果。

方东平对这种新材料的性能十分满意,但他还不想过早的泄露关于超级碳素钢的秘密,只见他含糊其辞道:“材料的问题不用各位操心,到时候炼钢车间会解决的,你们只需要检查设计部分合不合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