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项技术太逆天了,谁要是有了这项技术,找油田就跟找自家抽屉里的首饰一样容易,到了那个时候,还愁挣不到钱吗?

为了给这些盟友留下一个好印象,今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牛小强立马就把购买价格降低了一半,只同意以研发成本的五倍价格出售这项技术。

洛克菲勒等人见他态度坚决,也就没有再勉强,纷纷点头同意。为了弥补牛小强,这些人纷纷表示自家油田今后的采油机全都由牛小强单独供应。

至此,牛小强跟这些实力强大的盟友真正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谁也不算吃亏。

最终在一片欢快祥和的气氛中,这次聚会落下了帷幕。

随后大家各自离开,按照确定好的计划各行其是。

十一月初,华尔街报突然刊登了一条关于花旗银行的消息,根据这份报道所说,花旗银行遭遇了自银行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

目前花旗银行的储备资金已经见底,许多贷款却没能按时收回,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花旗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财政危机,最终可能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这篇报道刊登出来的当天中午,就有人跑去花旗银行取款。刚开始的时候取款的人并不是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旗银行储户的恐慌感逐渐提升起来。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其他几家知名报纸也刊登了对花旗银行很不利的消息,这下储户的恐慌感彻底爆发,大家纷纷请假去花旗银行取款,还没到下午,这场取款风波就演变成了挤兑风潮。

花旗银行的股东们彻底乱了阵脚,大家纷纷为银行注资,企图挽回局面。

但可惜的是这种注资行为根本于事无补,因为到了第三天的上午,前来挤兑的已经不仅限于普通的储户,有很多黑卡会员也都跑到银行的网点,要去把自己的存款转移到其他银行的户头中去。

黑卡会员个人资产的起步价为一亿美元,毫不夸张的说,一名黑卡会员就能顶的上几十上百位普通储户。当黑卡会员也加入挤兑的行列之后,赫曼等大股东就预感到事情大为不妙了。

他们一方面派出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去安抚那些黑卡会员,一方面由赫曼牵头,组织银行的大股东去联储寻求资金支持。

可悲的是这两个计划一个都没成功。首先是那些被派去安抚黑卡会员的银行高管,他们不出面还好,一出面就让黑卡会员们认定花旗银行是真的遇到了重大危机,那些原本没有参与挤兑的黑卡会员在得知消息后,立马也加入到了挤兑的队伍中去,情况已经变得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