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页

“从此,关于李凡先生的传说,又多了一段。”

“……”

……

无数人都在议论着,李凡新留下的这段传说,而此时的李凡,却在金山脚下,一条颇有些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慢悠悠的走着。

之前写了“菩提本无树”一偈之后,李凡便离开了现场,他知道,事情已经搞定了。

惠明住持看了这一偈之后,不可能不取消禁令。

这一偈是前世六祖惠能所作。

前世,五祖弘忍有一日唤来诸门人,邀请诸门人凭着自己的本心,各作一偈,作好之后,拿给他看,说“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神秀作了一偈,便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弘忍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口告诉神秀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不识字,听人读了神秀所作之偈后,托人也书写了一偈,正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表明在惠能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

这种“顿悟说”,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神秀所作之偈,使他没有得到五祖弘忍的传承,从而去了北方传法,建立了北宗。

而惠能得到了五祖弘忍的传承,在南方传法,建立了南宗。

不久之后,神秀的北宗渐趋衰落,而惠能的南宗,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