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肯定的。如果他父亲知道了李凡先生的身份,又哪里还敢邀请李凡先生?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他父亲是桃溪村人,是个渔民,经常下河打鱼。他父亲这一次与李凡先生相遇,正是在一个打鱼归来的黄昏时分。当时,他父亲收船上岸,而李凡先生恰巧路过,两人便相遇了。一番交谈之后,他父亲得知李凡先生夜里打算在乐河镇过夜,便推荐李凡先生到自己儿子开的城南旅店住宿。老人家的本意只是想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位宿客。却哪里想得到,他努力争取的宿客,竟是李凡先生。”
“这或许便是传说中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老人家是幸运的,城南旅店的老板是幸运的,我们是幸运的,整个乐河镇的居民,也同样是幸运的。别的先不说,仅仅只是今天来到乐河镇的这些人,就消费了不少的东西。镇上好多饭店今天的生意都要比往日要好得多,其它的各种商铺也同样如此。那些商铺老板们,今天可是乐开了花。”
“总之,这是我们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务必要将其把握住。”
“没有问题,一定会把握住的。”
“……”
乐河镇政府部分的相关人员非常的振奋,他们努力多年而始终没有成功的事情,现在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
第二千二百八十六章 诗名吗?有的
京城,诗词协会总部办公楼。
韩忠颇有些欣喜地说道:“老白、老柳,你们都知道那首诗了吧?”
白易道:“刚刚看到了,我正想说这事呢。从这首诗本身上看,是李凡老弟的作品的可能性的确很大。”
柳元道:“的确如此,但不能百分之百的确定。除非能够亲眼见到其原稿。”
韩忠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亲自去乐河镇走一走?”
白易道:“也好,正好这段时间没有什么事情,也的确应该出去走一走了。我们这一次算是已经落后了,现在应该已经有非常多的人,已经去现场看过了。”
柳元笑道:“似乎的确是这样,我们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去诗歌天地了。如果不是那些已经去过现场的人,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我们到现在可能都还不知道呢。”
韩忠道:“那些去过现场的人都一致肯定,那就是李凡老弟亲笔所写。我看着这诗应该能够百分之百确定,就是李凡老弟的作品了。当然,我们还是要亲自去现场看看。不亲自去看一看,总是让人觉得心里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