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为家人乞命

靖安侯 漫客1 2714 字 3个月前

“这种师兄,我不认他,他也休想认我!”</p>

说到这里,即便是如同沈毅的修养,也忍不住动了真火。</p>

“他常建德要是能有个好下场,我这山东巡抚不做也罢!”</p>

说完,沈毅就要调转马头,转回巡抚衙门去,却被张简一把拽住,张藩台对着他摇了摇头,开口道:“子恒,你既然开口了,那么这件事就由我去做。”</p>

“这帮人,只要是伸了手的,我一个一个的参,绝饶不了他们。”</p>

“你却不能下场。”</p>

“现在,许多文官已经不喜你了,书院那边,你不能再丢掉。”</p>

张简低声道:“将来,你是要做书院领袖的,不能在这个时候,失了书院其他人的人心。”</p>

“得罪人的事情,我去做就是。”</p>

沈老爷面无表情,冷声道:“师兄还看不明白,如果说早年入仕的时候,我还的确仗了一点书院的势,到现在,我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倚仗书院的地方了。”</p>

“至于什么书院领袖,我也没有心思去做,得不得罪那些文官,更不被我放在心上,这帮子蠹虫,想借我的势,躲在我背后鱼肉百姓…”</p>

沈毅闷哼了一声。</p>

“我饶不得他们。”</p>

沈老爷拍了拍张简的肩膀,低声道:“反倒是师兄你,将来才有可能是书院的领袖。”</p>

“我是山东巡抚,御史台右副都御史,正有弹劾这些人的职分。”</p>

说罢,沈老爷骑马回到了巡抚衙门里,按照张简说的名单,直接从巡抚衙门发了公文,将常建德等人停职,让他们停职待参。</p>

而他,亲自修书,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一体弹劾常建德等人,并在奏书最后,郑重其事的写上了最后一行。</p>

“常建德等人,罔顾朝廷法纪,在我大陈将成大事之际,为非作歹,以全私利,其行可鄙,其心可诛!”</p>

“望陛下圣断,从严处罪!”</p>

巡抚本就是监察地方的临时差事,除了沈毅之外,其他巡抚大多只挂御史台右副都御史的职位,可以随时弹劾参奏下属,正是因为有这一层权力,巡抚才能够位列地方三司使衙门之上。</p>

不要说以沈毅北伐统帅的身份,单单是这个山东巡抚的身份,递上这份奏折,这些个地方官,就十成十会被撤职查办了。</p>

一连十几份公文写好之后,沈毅亲自盖上巡抚衙门的大印,让人发出去之后,又在巡抚衙门吃了一顿中饭,到了下午时分,他才再一次告别张简,离开了济南。</p>

临走之前,他对着张藩台拱手道:“师兄,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情,不必为我顾虑什么,直接写信给我,现在的我…”</p>

沈毅轻声道:“并不需要在朝廷里有什么羽翼,相反,我得罪越多人可能越好一些。”</p>

“只要不影响北伐,让他们背地里骂我几句,也掉不了我一根毛发。”</p>

“至于我岳父还有赵师伯那里,我一时没有时间跟他们解释太多,师兄得空,替我写封信回建康,跟他们分说清楚。”</p>

张简板着脸,叹气道:“我现在已经有些后悔了,早知你是这个态度,我绝不会跟你说这些,直接上书参他们就是。”</p>

“闹到现在,我反倒有拨弄是非之嫌了。”</p>

沈毅笑了笑:“咱们师兄弟之间,哪里用得着说这些?”</p>

“等此间事了,咱们兄弟回朝廷,好好喝一顿!”</p>

马匹上,师兄弟拱手作别。</p>

沈毅带着自己的卫队,从济南离开之后,直奔太原而去。</p>

济南到太原,一千里出头,沈老爷一路骑马奔行,走了四天出头的时间,在第五天傍晚时分,到达太原城下。</p>

这会儿,太原还有五千先锋军留守,领头的是薛威麾下的参将高盛,其人并不是临海卫出身,也不是最早的那一批抗倭军,而是在乐清加入的抗倭军,属于跟着沈毅的第二批人。</p>

不过,也是老资格了。</p>

见到沈毅之后,高盛立刻半跪在地上,低头行礼:“沈公!”</p>

到现在,淮安军里的人,对于沈毅的称呼,已经不太统一了,越后面跟着沈毅的,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才跟着沈毅的,一般倾向于称呼“侯爷”。</p>

只有这些“老资格”,还执着于称呼沈公。</p>

沈老爷伸手虚扶,问道:“这段时间,太原安定否?”</p>

高盛起身,微微欠身,开口道:“回沈公,薛将军离开之后,太原风平浪静,没有任何情况。”</p>

沈毅微微点头,还要说话,远处有人一路小跑跑了过来,等到靠近了之后,才喘了几口气。</p>

“七哥…”</p>

沈毅扭头看了看沈叙,见他跑的有些狼狈,沈老爷对着他笑了笑:“太原第一功臣来了。”</p>

沈叙微微红了红脸,行礼道:“七哥莫要捧杀,破太原小弟只是尽了一些微薄的功劳而已,哪里称得上是什么第一功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