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年轻啊,觉得古书画修复玩够了,想来古陶瓷修复这一行来趟趟水?哪有你想得那么容易。”
李德坤今年56岁,是荆楚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的资深修复师,从事古陶瓷修复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
尽管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但李德坤的修复技术那是没得说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在荆楚文博圈子里,大家都喊他“快手坤”。
当然,有的时候,快也不一定是好事。
李德坤就是因为做事太快,曾经出过几次错,这也使得他在文博圈子里的名声好坏参半。
他没能成为国家级专家,估计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做事不够细致、耐心。
“怎么能因为一两件错误,就彻底否认一个人的能力呢?”
李德坤也很郁闷,但也没办法辩解,错了就是错了,越说越错,不如不说。
这一次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他原本是没想来的,小孩子的把戏,他都一把年纪了,来参与这种比赛干嘛?还嫌不够丢人吗?
可后来,他听人说,这次大比的一等奖,有可能会被推举到国家文物局,申请专家称号。
先不管真假,反正李德坤是真动心了,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比赛的时间一到,李德坤就急匆匆地从荆楚赶来了。
这一次的比赛,第一他是拿定了!
……
3号临时修复室里。
一位年约二十三四岁,面相清冷的女子坐在椅子上,一手扣着一只清代的青花莲纹梅瓶,另一只手拿着调制好的配补材料,神情专注地补配着器物上的残缺部位。